电解质

清华大学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面向电动汽车、电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对动力系统提出的高能量、高安全需求,开发兼具高能量密度和优异安全性能的电池器件已成为当前储能领域的重要挑战。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和本征安全潜力,被广泛视为下一代二次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以富锂锰基层状氧化

清华大学 电池 聚合物 电解质 聚合物电解质 2025-09-27 15:36  2

南科大赵天寿院士、李一举《自然·通讯》:拼图式分子组装策略突破固态电池电解质瓶颈

商业液态锂离子电池因其易燃易爆的特性,安全性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同时,石墨负极材料的限制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低于250 Wh/kg,难以满足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高能量密度的需求。锂金属负极因其高理论容量和低还原电位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选择

拼图 电解质 南科大 赵天寿院士 赵天寿 2025-09-27 10:09  2

威斯康星科学家开发不依赖电极的新型电解质 助力电动车未来动力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开发高效能量密度的电池成为工程师们的研究重点。最近,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创造了一种不依赖电极的新型电解质,特别适用于无阳极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或用于电网的

依赖 电解质 电极 电动车 威斯康星 2025-09-23 18:28  4

电解质的 “身份密码”:从导电本质到常见误区的化学拆解

物质导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 而承担 “搬运电荷” 任务的载体只有两种:电子和离子。这两种载体如同 “电荷运输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 “主战场”:电子擅长在固体中 “奔跑”,比如金属导线里的自由电子、石墨层间的离域电子,堪称 “陆地运输队”;离子则偏

拆解 化学 电解质 电离 熔融态 2025-09-20 18:08  2

论坛直播丨孙春胜:昆仑新材正在筹建100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

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

直播 论坛 昆仑 电解质 硫化物 2025-09-20 12:38  1

西安交大高国新:三大固态电解质材料技术挑战及解决策略

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

策略 西安交大 电解质 链段 ptfe 2025-09-19 21:26  3

孙春胜:昆仑新材正在筹建100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产能

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

昆仑 电解质 电解液 硫化物 锂电池电解液 2025-09-19 21:10  2

全固态电解质,最新Science!

氢能被誉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支柱,但如何安全、高效地存储氢气,始终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瓶颈。传统高压储氢罐或液氢方案存在安全隐患,而基于固体的热力学或电化学储氢虽然更安全,却普遍受限于高温操作或材料不稳定性。

电解质 bah 氢化物 氢化物电池 cah 2025-09-19 08:09  4

融资超300亿美元!资本全力押注固态电池,究竟是不是泡沫狂欢?

当车企与电池厂商在技术竞赛中角逐时,资本为抢占未来技术高地也在疯狂加码,面对此情此景,有专家指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对高性能电池需求迫切;另一方面,固态电池技术加速落地,部分企业已进入产业化前夜,给了资本加注的信心。

资本 融资 电池 电解质 锂电池 2025-09-18 12:14  2

东华大学武培义教授Angew:酸性深共晶电解质实现高性能四电子锌碘电池

近年来,水性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备受关注,其中锌碘电池凭借碘的储量丰富和成本低廉优势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传统的锌碘电池基于I⁻/I⁰两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比容量较低,仅为211 mA h g⁻¹,严重限制了其能量密度。虽然通过实现I⁻/I⁰/

电解质 东华大学 angew 武培义 共晶电解质 2025-09-18 07:22  2

NASICON 型固态电解质最新进展

在全球 “碳中和” 目标的驱动下,可充电电池技术正面临兼顾高能量密度、本质安全与 TWh 级规模化制造的三重挑战。自 1991 年液态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以来,其能量密度已逼近热力学极限(约 300 Wh・kg⁻¹),且液态电解液的易燃性、泄漏风险及热失控隐患

电解质 晶界 zr 金属锂 nasicon 2025-09-17 10:49  2